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六岁生日。六年来,这个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不断开花结果。从芯片国产化到新能源出海,从生物医药突破到AI赋能千行百业,科创板企业以年均超10%的研发投入占比,跑出了科技创新的“中国加速度”。
随着银发族智能化、高品质、多元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新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消费提质升级的一个重要风口。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政策精准发力、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等因素驱动下,中国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童趣经济”正以多元姿态进入大众视野,并不断拓展边界,吸引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共同“玩”出消费新热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通过强化创新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海外市场等途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经济环境变化的风浪中勇敢搏击,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创新蝶变。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降转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继续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虽环比降幅与上月相同,但部分行业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供需结构总体有所改善。
自入夏以来,人人必备的防晒“利器”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业内专家指出,伴随消费需求多元升级的新趋势,“防晒经济”这一细分赛道将持续释放市场新空间,撬动新商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0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
炎炎夏日、暑期临近,记者走访看到,景区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防暑消夏产品在政策红利助推下广受欢迎,城镇以商文旅融合拓展夜间多元业态……各地频出“妙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有力带活“避暑经济”。
国家电影局1日发布数据,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观影人次为6.41亿,同比分别增长22.91%和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
小克重产品走俏、以旧换新“淘”出省钱经、金条长期定投受青睐……近日,记者走访多家金店发现,在金价波动之下,轻量化、循环化、长期化成为黄金消费新趋势。
贸易忙、旅游火、业态新……中哈边境热潮涌动;西安成为中亚青年创业热土;从“送餐”到“送万物”,看即时零售如何激活万亿消费市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从股权融资层面释放出明确有力的政策信号,为消费投资注入强劲动能。
高温、热浪,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0℃……近来,我国多地医疗机构接诊的热射病病例不断增加。什么是热射病?如何科学防治?哪些人群更需要高温下的关爱?
今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更为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不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推进“两重”建设与“两新”工作,一系列宏观政策组合拳对于5月经济表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昨天,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行进一步解读。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近年来,随着内地电商平台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越来越多香港市民开启了跨境网购新时代。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不仅让香港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商品和更实惠的价格,也进一步深化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经济金融领域年度网络辟谣榜》11日在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辟谣分论坛上发布。该榜单由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盘点近一年来经济金融领域典型网络谣言,拆解谣言“套路”,传递事实真相,助力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营商环境。
“凭票根享受奶茶第二杯半价”“一张票根可以换多家博物馆门票”“这个假期有的玩儿了”——如今,票根不再只是消费凭证,还是串联起不同场景的通行证,让单一消费行为不断产生乘数效应。
越来越多的公共场合对宠物敞开大门。带宠物出行,实际体验如何?公共空间如何做到人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