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苑动态 > 正文

青海公安推进生态警务绘就和美新画卷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黄钧钧
时间:2023年04月19日 10:48

“叮铃铃……”2月14日凌晨,青海省天峻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的值班电话突然响起。几分钟后,接到报警的民警孙宜征、王强开着警车消失在黑夜中。

“这几年,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这里的野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多,动物侵扰牧民的事情时有发生。就在刚刚,熊又跑进牧民家里,还好没有伤到人。”孙宜征对记者说。

“现在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再也看不到进山开矿、打猎的人和车了,这得感谢警察的全力守护。”祁连山下的牧民扎西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罕见的雪豹、白唇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频频现身,青海公安成为“大美青海”生态环境变化的见证者和捍卫者。

青海省公安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起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担,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巡逻管控、打击震慑、宣教入户等务实举措,积极助推生态环境整治和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全力护航“大美青海”。

利剑出击

2月9日,可可西里无人区,气温零下13摄氏度至零摄氏度。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民警赵新录和战友们像往常一样,在这里风餐露宿、爬冰卧雪,用生命守护生命、守护生态。

赵新录告诉记者,这里年均气温为零下10摄氏度至4.1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6.2摄氏度,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一半。

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赵新录一干就是26年,守护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软黄金”藏羚羊绒声名大噪,贪婪的“淘金者”涌入可可西里。暴利之下,高原大地满目疮痍,藏羚羊数量从20余万只锐减至不足2万只。

20余年里,赵新录和战友们抗高寒缺氧、斗盗采盗猎分子,行程80余万公里,巡山500余次,组织参与破获盗猎、非法捕捉、倒卖和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件107起,其中重特大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和违法人员354名。

如今,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至7万余只,赵新录和战友们依然坚持扎根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可可西里的万物生灵。

昼夜巡护

2月15日,高原正午的阳光强烈,青海湖支流上的观鱼点游人渐渐增加。在岸边一顶蓝色帐篷里,记者见到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安局民警尤拉杰。每年湟鱼洄游产卵季的3个月内,他和同事就以帐篷为家,昼夜巡护。

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湟鱼是整个青海湖“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尤拉杰说,每到湟鱼洄游产卵季,往事就历历在目。一次,尤拉杰沿河巡查到达切吉河段时,发现河道水位下降,根据经验判断,意味着河流马上面临断流的危险。然而,河流还是断流了,层层叠叠的湟鱼被困在河道里。尤拉杰和同事卷起裤腿钻进刺骨的湖水中,一时间,桶、盆、网、袋子、塑料等用具全部派上了用场。经过马不停蹄救援,大部分搁浅湟鱼被转移到了布哈河中。

忘我守护,无悔付出,这是青海公安民警守护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2022年以来,青海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联合专项“清风”行动,重点打击危害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犯罪,先后查获、收缴各类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3675件、水生野生动物制品3628件,涉案价值1004万余元,生态环境领域案件同比下降8.5%。

忠诚奉献

苍茫巍峨的祁连山,延绵数千里,矿藏富集。上个世纪末,祁连山因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资本竞相挺进深林开矿、建水电站,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开发和滥采乱挖,使祁连山变得千疮百孔。

祁连山国家公园森林公安机关坚决扛起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担,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巡逻管控、打击震慑、宣教入户等务实举措,积极助推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和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全力护航祁连山走过了一段由“乱”到“治”,由“治”到“美”的生态道路。

2014年9月,民警党才旦见证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的挂牌成立,也开启了自己从警生涯的新篇章。初建时,森林公安局仅有4名民警,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就这样,他带着3个人、1辆旧车正式开启了护山之旅,这一步迈出去就从未停止。

这些年来,党才旦和战友们走遍了祁连山的沟沟壑壑。无数次的启程、数十万公里的行程积累,让他们成了祁连山的“活地图”。他们制作各类“一矿一册”“一点一表”资料档案400余册、生态环境执法档案近千份。

[打印] [关闭]
反邪教网站
重点新闻网站
国家机关网站
京ICP备1705335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