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苑动态 > 正文

吉林“警地融合”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庄玲玲
时间:2024年01月29日 14:32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东风大街派出所民警、新红旗社区副书记马誓阳来到社区,向群众报告季度工作,分析治安特点,并提出防范建议。“自从民警进驻社区,邻里矛盾纠纷少了,防范更有针对性了,社会治安更好了!”新红旗社区书记翟黎明高兴地说,“群众认可、多方受益。‘警地融合’为社区工作注入新活力。”

2023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坚持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机关围着基层转,创新推行“警地融合”基层警务运行新机制,推动基层公安力量融入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体布局,在组织、业务、资源、机制方面深度融合,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能。2023年,吉林省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7.4%,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24.7%。

警力融入社区,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我是泊林小镇警务站民警邢云,我的电话是……”这是邢云写给小区留守老人的小纸条。这样的小纸条,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护身符”,妥善收藏在家中。

“小区老人多,他们的子女工作忙平时不在身边,遇上着急事找我,我就在警务站,来得更快。”邢云说。

邢云是辽源市公安局办公室民警,半年前下派到向阳分局向阳警务室。邢云在辖区边干边学边总结,在一次次走访、帮扶中,成为辖区百姓最信任的“小镇女管家”。

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警地融合”开展以来,在吉林省公安厅的大力推动下,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共有1700余名像邢云一样的机关民警响应号召、下沉社区,全省社区民警占到派出所总警力的49.4%。他们专心沉入社区做好防范管理等工作,让群众感到民警就在身边。

坚持党建引领,吉林省公安机关重点推进派出所人员“三进”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979名派出所所长进街道(乡镇)班子、6259名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1.8万专职辅警或警务助理担任兼职网格员。这既强化了派出所在辖区治理中的参与权、话语权、主导权,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对治理要素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带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舒兰市公安局滨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史竖媛管辖的学府社区,企业、学校相对集中。以往,她侧重走访、服务企业和排查、收集校园周边安全等相关信息。自从进入社区党委担任兼职委员后,她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介绍工作内容,整合交叉业务,越来越多地参与社区“党群议事”“党建服务”等活动,“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融入双岗位”成为她的常态。

“现在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还大大拓宽了我们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史竖媛说。

警民融合共治,增强群众安全感

“警地融合”工作中,吉林省公安厅充分调动辖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快递员、外卖员、社区“五老”等各方社会力量“进圈入群”,成立社区警务团队9195个、整合群防群治力量7.1万余人,共同开展巡逻防控、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2023年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万余起。

校园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2023年10月26日,吉林省公安厅、省教育厅在长春大学举行全省公安民警兼任高校法治辅导员进校园启动仪式,全省公安民警法治辅导员“全覆盖”进校履职正式拉开帷幕。

长春大学党委书记孙爱军认为,全省公安民警法治辅导员进校园是“警校融合”合力守牢校园安全阵地、健全青年学生法治教育体系、保护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打通校园安防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他表示:“我们要用好‘警校融合’的平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打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为进一步筑牢“平安校园”建设基础,吉林省公安厅、省教育厅强化“警校融合”,全面推动公安民警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高校法治辅导员工作,并从法治宣传教育、保护学生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七个方面,明确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怎么干”的问题。

警种联动协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23年12月1日,集安市公安局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警务站,零距离接触公安交巡警工作,切身感受警营文化。据了解,集安市公安局在城东、城西成立了两个城区警务站,将交警和巡警力量科学整合,提高了治安巡逻防控、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效能。

2023年,吉林省公安厅在全省探索推行“交巡所”警力协作机制,组织交警、巡警、社区民警共同开展交通管理、巡逻防控、服务群众等工作,打造全科警员,实现一警多能,警务效能、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工作中,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政务大厅、警务工作站、派出所等阵地优势,把服务平台延伸到街面、拓展到乡镇,打造半径更小、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目前,全省964个派出所户籍窗口全部升级为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节约了群众往返办事成本,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虚谷)
[打印] [关闭]
反邪教网站
重点新闻网站
国家机关网站
京ICP备1705335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