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于农村极少数涉邪人员来说,基层组织如何加强教育帮扶工作,把涉邪人员尽快从邪教的泥潭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搭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列车,是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有力保证。
提高站位,统筹谋划,把教育帮扶工作上升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
常言说:田里不长庄稼就会长杂草。涉邪人员大多都是因为文化层次低,精神追求不高,文化生活匮乏,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才给邪教侵入留下可乘之机。教育帮扶工作要想治标固本,就必须在教育帮扶工程中,加强对涉邪人员进行反洗脑矫枉,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涉邪人员的思想高地。
首先是对涉邪人员进行基本的做人教育。要让他们重新恢复做人的基本良心,从社会人的角度去重新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如重新确立尊老爱幼等做人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理智看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人伦观,能够重新感受到亲人的关爱与家庭生活的温暖,重新唤起对家人的责任感。要引导他们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与为人处世之道,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能够正常与人相处。
其次,用传统文化精髓重塑涉邪人员的精神品质。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长期形成的内含于中华民族内的一种文明,其核心包括仁义礼智信的做人之道,温良恭俭让、处处与人为善的待人接物准则,忠孝廉耻勇的道德品质等。这些是传统中华文明的精华,也是在中国社会中所公认的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通过这些传统中华文明的教育,使受教育帮扶对象能够重新回到社会。
再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涉邪人员的思想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的体现。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内心激发出高尚的道德情怀和理想追求,更加热爱祖国,并在祖国的强大中获得作为一个公民的地位与权利;更加勤奋敬业,并在工作事业的成就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加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并在与人处事中获得尊敬与喜悦。通过组织涉邪人员常态化参加社区和村镇的文化活动,如社区健身体育活动、广场舞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演讲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艺演出,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红色旅游等活动,既丰富了涉邪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使他们在积极健康的具体活动中受到感化,达到治标固本的转化奇效。
产业扶持,共享红利,让涉邪人员搭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列车
完成了对涉邪人员的教育帮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要通过产业扶持,不仅让涉邪人员摆脱贫困,更要让他们发家致富。我们要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和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从改善转化后的涉邪人员的民生状况入手,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在政策、技术、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向他们倾斜。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意愿的涉邪转化人员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实际的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集约化农业等产业。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励他们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对那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太低的老年人或生活能力低的涉邪转化人员则提供政策保障,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采取低保、特困兜底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综合运用多种救助和帮扶手段,让他们也能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总而言之,农村涉邪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受邪教蛊惑误入泥潭的受害者,他们的遭遇和生活、精神状态更需要我们关注。我们不仅仅要把他们从邪教的泥潭中解救出来,更要让他们搭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