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原本是农业术语,指精准、节水的灌溉方式。相对于大水漫灌方式,“滴灌”更能渗透、更加精准、更具成效。长期以来,各地反邪教宣传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有时也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依赖泛化”等问题,如同农业上的“大水漫灌”,虽覆盖面广,却难以精准渗透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和心田。

当前正处于新旧媒体交替、社会思想多元的关键时期,各类邪教组织也正积极利用信息传播新技术、新社会形态快速“迭代升级”,其体系的渗透力、迷惑性与扩散速度正呈指数级增长。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警惕邪教歪理邪说的蛊惑,如“法轮功”编造“消业说”,鼓吹“一人练功、全家受益”,只要习练“法轮功”,就能治愈身体各种疾病;“全能神”则会打亲情牌,强调“知情人带路、拉关系、交朋友、爱心感化、建立感情、软磨硬缠”,在拉人加入的过程中,尤其喜欢拉拢其亲近的家人、亲戚、邻居、同事、朋友等。
邪教的这些“伪装”伎俩,恰恰放大了传统反邪教宣传中说教式语言与公众现实感知之间的“认知鸿沟”。公众对刻板说教产生“免疫力”,往往使反邪教警示教育适得其反,无法有效建立起警惕邪教的内心防线,一旦被邪教盯上,容易身陷其中,不能自拔。邪教渗透的多重变异正持续压缩我们的应对空间,使得创新宣传策略成为当下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如今,随着反邪教斗争进入深水区,各地宣传方式方法不再只追求“铺开摊子”,而是更注重“精准发力”。这一转变的核心,是推动模式向“精准滴灌”演进,最大化实现对邪教滋生土壤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净化,让宣传真正击中要害。如江苏江阴以“分众施策、温情智慧”为核心,重点关注青少年、弱势群体、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通过为不同学段定制反邪教课程、培训义工成为宣传主力、快递车变身流动宣传站、上门关怀弱势群体等方式,让反邪教宣传“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安徽芜湖用“文化浸润、场景整合”的策略,通过整合资源力量、锁定宣传范围、运用分众互动、打造专属品牌等创新举措,让反邪教宣传在菜场、公园和非遗中触手可及。
从“陈年老调”到“新鲜定制”,从“单一说教”到“多元沉浸”,从“大水漫灌”到“智能触达”,各地精准识别、精准供给、精准施策,让反邪宣传精准触及每一个群体。在宣传工作中,为那些容易被邪教拉拢入教的老年人、青少年、流动人员、农村居民等易感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宣传方案:对那些渴望健康者,需要滴灌的是科学常识与医学真相,瓦解邪教编造的“神功治病”的幻想;对那些寻求寄托者,滴灌的是温暖帮助与心理疏导,填补其情感的空洞;对迷茫探索者,滴灌的是理性思维与批判精神,筑牢其思想的堤坝。反邪宣传的滴灌,真正做到将“对的内容”送给“需要的人”,有“新东西”可讲,有“好形式”可用。
反邪教斗争,是思想与心灵的保卫战。让我们成为耐心的“滴灌者”,以理性与关怀浸润心田,让每一个灵魂都筑牢理性根基,筑成坚不可摧的反邪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