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以案释法 > 正文
挣脱十二载枷锁:年过半百她的归途与新生
时间:2025-07-09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作者:启明
字体:

初夏,空气有些闷热,李芳(化名)走出那道厚重的大门。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起了眼睛。五十七岁,年过半百,十二年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从迷失到回归,这条路走得异常沉重。令她意外又心酸的是,等在门外接她回家的,是她的儿子,那个在她沉沦岁月里,因疏于引导关爱深受其害、最终辍学的儿子。

李芳是四川人,像许多怀揣梦想的人们一样,1996年她来到了广东深圳打工,但生活并未如她所愿一般平顺。丈夫的生意接连两次失败,夫妻关系在现实的打击下逐渐冰冷,最终在2009年名存实亡,走向分居。家庭的变故,情感的缺失,让她内心充满了迷茫和无助。2010年,寻求心灵慰藉的她走进了深圳市龙岗区一家基督教堂。这本该是一个寻求平静的起点,却不幸成为她坠入深渊的转折。

2013年8月,教堂一个名叫陈悦的女人主动接近了她,用看似温暖的“关怀”和“福音”拉拢她。内心正处脆弱期的李芳,被一步步引入了歧途。2014年初,她开始参与陈悦所在团体的秘密聚会,浑然不觉自己已踏入邪教“全能神”的泥潭。

“全能神”有着严密的层级。李芳凭着热心和投入,逐渐从普通参与者,升到“接待家”“浇灌人员”“福音人员”,直至负责具体区域的“小区福音人员”。她沉浸在虚幻的“灵名”——“务实”所带来的身份认同和“尽本分”的使命感中,将组织视为新的“家”和依靠。

然而,这个“家”并没有给她带来依靠,却在不断向她索取,索取的不但是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是她的至亲骨血。令她追悔莫及的是,在自己父亲生病住院、生命垂危之际,她因为要参加所谓的“重要聚会”而选择了留在邪教团体中,错过了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而她最深的愧疚,始终是儿子——在他最需要母亲陪伴和引导的成长关键期,她却将精力和时间全部奉献给了邪教,直接导致了他学业的荒废和人生轨迹的偏离。这份悔恨,每每想起都让她心如刀绞。

在“全能神”邪教组织内部,李芳被委以“传福音”的重任。2020年至2021年间,她四处活动,甚至向做卫生的雇主及其年幼的孩子传播邪教思想。2021年6月至9月,她更被提升为“小区福音组”成员,负责两处“教会”的“传福音”工作,甚至开始培训新的“福音执事”和“福音人员”。她传授的“经验”,充满了欺骗与操控:教唆成员如何用小恩小惠(买水果、送礼物)讨好目标对象,主动去目标对象家中帮忙干活,以博取好感和信任。当这些“温情”手段失效时,她便教唆成员使用恐吓——宣扬“灾难即将来临”“不信神会被毁灭”,利用人们对未知灾难的恐惧心理,迫使许多人在恐慌中误入邪教。

长达八年的沉沦,使她从一个寻求慰藉的受害者,异化成了邪教组织的帮凶。2022年,李芳因参与邪教组织活动,受到法律惩治。

高墙内的日子是反思的开始。在监狱民警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下,在铁窗内回顾自己走过的歧路,那些错过的亲人最后一面、特别是儿子那张因她失职而黯淡了未来的脸庞、那些被自己恐吓拉入深渊的无辜面孔,像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上。然而,真正撼动她心灵根基的,是儿子的一次探视。

探视时,儿子隔着玻璃没有像往常那样沉默,他红着眼眶,声音哽咽却清晰地问:“妈,姥爷走了。他走之前,一直念着你……”儿子的话像一把锋利的锥子,狠狠刺穿了李芳心中那层由邪教编织的、看似坚固实则虚幻的壳。看着儿子痛苦而困惑的眼神,听着他口中血淋淋的现实——她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家”和“试炼”,放弃了生养自己的父亲临终的期盼!那一刻,巨大的荒谬感和锥心刺骨的痛楚让她几乎窒息。儿子无声的眼泪,有力地控诉着邪教的冷酷和对人性的践踏。

这次探视后,管教民警抓住时机,结合她痛失亲人的惨痛实例,更深入地剖析邪教的本质:“你看,合法宗教信仰会让人六亲不认、骨肉分离吗?会让人放弃最基本的孝道和人伦吗?邪教不过是用所谓的‘神’,控制你们的思想,榨取你们的价值,让你们众叛亲离!它许诺的‘福报’是虚幻的,带来的灾难却是真实的——你失去的亲情、自由,你儿子失去的学业和正常童年,就是铁证!法律惩罚你,是为了挽救你,更是为了保护像你儿子、像那些被你拉进火坑的无辜者一样的普通人!”

管教的话,字字如锤,敲打在她被儿子唤醒的良心上。她终于看清了邪教的本质:邪教利用人的脆弱,编织虚幻的承诺,最终只会带来毁灭和痛苦——毁灭家庭,毁灭亲情,毁灭下一代的前程。对儿子无法弥补的伤害,以及对父亲临终未能尽责的愧疚,交织成她心中最尖锐的痛楚和最深刻的悔恨。她痛下决心,为了自己的人生,更为了门外那个还在等待母亲真正归来的儿子,必须与邪教彻底决裂。

2025年5月,李芳刑满释放。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她感受到自由的空气,也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年过半百,人生已过大半,她失去了宝贵的十二年光阴,失去了陪伴亲人的珍贵机会,更亲手给儿子的青春蒙上了阴影。但此刻,她的内心是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坚定。看着前来接她的儿子,她百感交集,愧疚与感激交织。是儿子沉默却坚实的陪伴,是他在探视室里那声锥心的质问,最终将她从深渊边缘拉回。她紧紧抱住儿子,泪水无声滑落。现在,她与儿子生活在一起。

回归的路并不容易,社会能否重新接纳她?儿子心中那道伤痕能否真正愈合?她知道前方的挑战巨大。但她更清楚,唯有脚踏实地地回归社会和家庭,用余生去弥补对儿子造成的伤害,遵纪守法,才能真正开始她的新生之路。挣脱了缠绕十二年的精神枷锁,满载着对过去的悔恨和对儿子的愧疚,也带着一份因亲情唤醒而重获的清明和对未来的微弱希望,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却必须走下去的归途。这一次,她的脚步虽沉重,却朝着家的方向。

她要用余生去去弥补对儿女、对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努力把握好自己的下半生。

(责任编辑:徐虎)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