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吴微微在接受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释放低空资源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难点和困境”。为此她带着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的建议,在全国两会前积极开展调研。
如今,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愈发丰富,从无人机物流配送让外卖飞上天,到空中游览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从应急救援高效运输物资,到“空中出租车”出行缓解城市拥堵。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场景,正逐步在中国成为现实。
据中国民航局测算,我国低空经济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性产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发展低空经济,要牢记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说。
江苏南京晚高峰期间,警用无人机在内环南线高架桥起飞。莫立斌 摄
在低空经济安全监管上,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为例,他们将服务低空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深圳市公安局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28条举措》。2024年9月26日在深圳人才公园的10197架无人机表演成功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再如,四川省成都公安全力推行低空警务,为城市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公安机关在低空经济安全监管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
空域管理体制的复杂性首当其冲。我国空域资源本就紧张,低空领域的空域划分和使用不够清晰、灵活,涉及多部门的通用航空器飞行计划审批流程繁琐,协调难度大。这让公安机关在协同管理时,面临职责界定模糊、执法效率低下的困境。
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同样棘手。低空飞行风险高,却缺乏统一安全标准,监管手段也相对滞后。公安机关难以对低空飞行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面对型号繁杂、技术性能参差不齐的飞行器,排查安全隐患犹如大海捞针,很难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低空经济领域法律法规的滞后,也给公安机关执法带来阻碍。新兴业态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要求不明确,导致执法依据不足,执法尺度难以把握,影响执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监管技术手段的落后,也让公安机关在面对日益增多且多样化的低空飞行活动时力不从心。小型低空飞行器的精准定位、实时跟踪和有效管控技术缺失,飞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利用不足,让执法决策缺乏有力支撑。
此外,低空飞行、航空法规、安全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机关监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针对这些难点,公安机关应积极谋划应对策略。在优化协同管理机制方面,主动与多部门沟通协作,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空域分配和使用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为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公安机关要参与制定统一的低空飞行安全标准,与相关部门共建低空飞行监控平台,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提升安全隐患排查能力。
在法规完善落实上,公安机关要结合执法实践,为低空经济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建言献策,并加强执法培训,确保严格公正执法。
湖北武汉警务无人机大队队员在调整无人机。(武汉市公安局供图)
技术研发应用也是重点。公安机关还要加大投入,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精准管控,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为执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才培养方面,公安机关要培养一批熟悉低空飞行知识、掌握先进执法技术的专业人才,并配备无人机反制设备、低空雷达等先进监测与拦截装备,全面提升对低空飞行违法行为的发现与处置能力。
2024年11月10日下午, 由全球无人系统大会组委会主办的“智能低空空域管控及安全保障技术论坛” 在珠海举办。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教导员、“蜀警飞鹰”乐山航空队队长尚杨在论坛上分享了成都大运会无人机防控落地查处经典案例,他指出,“随着低空经济飞速发展,低空安全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或将会诞生一个新的警种——低空安全警察,全方位为低空安全保驾护航。”
低空安全警察,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