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今天,带大家回顾习主席执政5年间的6个动人瞬间。
1
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湖南西部的十八洞村。
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画面
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石爬专把习近平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习近平:“怎么称呼您?”
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画面
习近平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2
“陕北高原是我的根。”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2015年2月13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到的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习近平曾于15岁时来到这里,度过了7年的插队时光。
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画面
村民刘金莲家,是当年习近平到村里后的第一所住处。刘金莲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像我们一样在山里受苦劳动”。
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画面
“他像我们一样在山里受苦劳动,我们用担子挑粪,他就也跟着担粪、挑粪。”
习近平在20岁时被选为村支书。他为村里建沼气池,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
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画面
他还组织群众修了淤地坝,增加耕地面积。
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画面
多年后,习近平再次回到这片黄土地。
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夫人彭丽媛。习主席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婆姨(陕北方言,意为妻子)。”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3
“我过去给您颁奖,您就别过来了。”
2015年5月8日,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18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
在为老战士颁奖时,他看到对方腿脚不便,便马上快步走上前去为他颁奖。
他说:
我过去给您颁奖,您就别过来了。
纪录片《大国外交》画面
4
一口气说出多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和大量俄罗斯名著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爱好,他说自己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
但是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能做到的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口气说出10多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和大量俄罗斯名著。
来源:央视新闻
他告诉记者:
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记录了习近平几十年前在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时的经历,当时年仅15岁的习近平是带着满满两箱子的书去的。
1975年10月,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去清华大学上学,10多位村民一直送他到延川县城。
据梁家河村民王宪平回忆:
近平到梁家河以后,我们村里几个年轻人经常去找他拉话,我也经常到近平住的窑洞串门。
一次闲谈中,我问起他那一大摞书:“近平,你咋有这么多书?”他说:“都是我带过来的。”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你来的时候,那两个箱子那么沉,装的都是书,可不是拎不动嘛!”
5
和夫人彭丽媛分着吃一块点心
2013年6月3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访问哥斯达黎加埃雷迪亚省时走访圣多明哥小镇农户萨莫拉。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萨莫拉一家人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张铎 摄
面对主人端来的点心,习近平很自然地拿起一块,表示“我们俩吃一块就行”,说着把点心递到彭丽媛面前,让她掰去一半。
纪录片《大国外交》画面
这一个细微的举动让人感觉到,习近平夫妇就像一对普通的邻家夫妻。
6
和战士同桌吃自助餐,催促战士抓紧办婚礼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来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一连食堂,同战士们一起用餐。
5年中,习近平到海岛、踏边关、走戈壁,上战舰、进战车、登战机,入班排、看哨所、去前沿,每到一个地方必视察驻地部队。
一次,他在风雪严寒中爬上海拔1000米陡峭的边防哨所,在登记本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对战士们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他会和战士同桌吃自助餐;会伸手去试营房浴室的水热不热;会催促战士抓紧办婚礼。即使时隔多年,他仍能认出曾接见过的基层老兵。
参考: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