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出较强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基本保持稳定。
下一步,多项政策举措将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持续培育发展动能。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纵深推进产融合作;在政策、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今年一、二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5%和6.3%,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量质齐升”,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分别达到35.5%和16.4%,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0%。
新动能不断积蓄。上半年,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同时我们也看到,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外部不确定性需加强应对、产业结构性矛盾需妥善化解,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基础、提升质量、培育动能、优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谢少锋说。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相关举措还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将印发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落实机械和电力装备两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绿色航空和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纲要,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建设智慧服务场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作用凸显,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76.3%,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产业底座”。展望下一步,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根据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以及工业经济稳增长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今年上半年,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制造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
谢少锋介绍,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聚焦制造业企业急需,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上半年,A股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发和可转债的方式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长51.6%。
重点产业链、“硬科技”企业等获得大力度支持。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3562亿元。“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推动将142个“硬科技”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部分企业正在冲刺首发上市。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金融在支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未来仍需聚焦重点领域更精准发力,包括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投贷联动,为前沿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股权、债券融资,用好科创板、北交所,推动更多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提高绿色信贷规模,助推工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重点发展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小制造企业等。
记者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纵深推进产融合作。
谢少锋表示,一是要针对重点产业链,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二是要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功能。三是要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推动试点政策、标准等先行先试,将试点城市建设成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多措并举促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支持了124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上半年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过360万家,达成融资意向超过510亿元,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86亿元。
关兵表示,我国在企业培育、融资支持、服务支撑等方面出台系列护航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抗风险能力总体偏弱。未来需推动政策下沉和深化产业链协同,为企业提供更多市场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政策、人才、资金、市场、创新、合规等方面,持续强化公益性服务,不断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谢少锋表示。
具体而言,在政策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联合税务总局开展“春雨润苗”行动,推进税费政策便捷惠及小微企业。在资金上,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在创新方面,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强化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