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针对邪教组织暗中向我高校、农村地区渗透,网上活动也日趋隐蔽频繁的情况,各地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群防群治新路径,围绕邪教人员可能接触辐射到的“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反邪教宣传,打造了诸多民众喜闻乐见的反邪教宣传产品,建设了一批多元场景的反邪教宣传阵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的反邪教宣传活动,实现了反邪教宣传工作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有力提升了宣传工作的精度和效果。为展示好各地成果,中国反邪教网及其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精准祛除邪魔 守护万家灯火”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你想象中的反邪教宣传是什么样的?发传单?拉横幅?
不,这些远远不够。
“拨打110,举报邪教违法活动线索,查证属实奖励500至5000元!”近日,江苏省江阴市大街小巷的1000多辆快递车,化身流动的“反邪教宣传站”,车身标语格外醒目。此举不仅创新了宣传形式,更赋予了快递员“平安守护者”的新时代角色。快递员们在日常派送中,变身为公共安全的移动监测点与信息员,构成了一张动态防护网。这种“融入日常、做在经常”的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宣传覆盖静态、受众固定的难题,实现了从被动警示到主动渗透的转变。
为了让反邪教宣传更加贴近广大市民群众,近年来,江阴市打破传统模式,推出一套“组合拳”,从内容到阵地全面升级,让反邪教宣传不再是“说教课”,而是有温度、有共鸣、人人参与的“集体活动”!
分类施策,人人都是“反邪先锋”
在江阴市,反邪教宣传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精准施策的实践。团结社会各界力量,江阴市将反邪意识渗透到常规宣传难以触及的角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反邪先锋”。
一张特殊的5元纸币,成了山观高级中学高二吴同学践行反邪意识的“试金石”。在购物时偶然收到印有邪教标语的纸币,他立刻联想到思政课上老师讲解的“反宣币”知识,毫不犹豫地将纸币上交学校。“没想到邪教离我们这么近,但我知道绝不能让它继续流传害人!”吴同学说。
▲高中反邪教思政课
这样的小故事,是江阴反邪教宣传教育深入人心的缩影。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江阴“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初中通过主题班会普及“什么是邪教”,高中思政课深入剖析邪教的欺骗逻辑与社会危害,大学则组织专题讲座,强化青年的社会责任与辨别能力。一名高中生感慨道:“平时接触不到这些,听了才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多隐蔽的‘坑’!”
宗教界是反邪教宣传的重要力量。在江阴市各基督教堂点活跃的义工队伍也是反邪教宣传的“主力军”,他们主要是由长期参与教会服务的资深信众组成。针对这些义工,江阴市积极组织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识别邪教特征、剖析邪教危害的专业知识,并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宣传引导。“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有责任守护信仰的纯洁性。”一位义工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看到有人被邪教蒙蔽,走上歧路,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正是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义工,让江阴的反邪教网络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基督教堂点对义工开展反邪教培训
对于弱势群体,江阴反邪教工作更注重“走心”。利港街道的李阿姨离异后与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相依为命,经济负担沉重。社区妇女干部带着牛奶、水果和印有反邪标语的生活用品上门慰问,耐心讲解邪教的危害,为她筑牢家庭“防邪墙”。
李阿姨感动地说:“谢谢你们还惦记着我!要不是你们来讲,我根本不知道还有邪教这种东西,以后遇到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目前,江阴已为全市17个镇街的妇女干部开展反邪教专题培训,并对709名中老年、独居或困境妇女开展走访慰问和保护性宣传,用邻里温情守护社区安宁。
▲基层妇女干部上门开展反邪教宣传
从校园到教堂,从社区到家庭,江阴以“教育+关怀”的双线模式,让反邪教宣传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这场全民参与的“反邪先锋”行动,正悄然织就一张无死角、无遗漏的防护网,让邪教无处生根,让平安触手可及。
创意出击,反邪知识“潮”起来
在反邪教宣传中,江阴市打破传统说教模式,用新潮形式赋能严肃议题,让反邪知识以更鲜活、更时尚的姿态走进群众生活。
从口袋书到漫画读本,从短视频到传统戏曲,江阴推出了一系列“跨界”反邪作品:面向宗教人士的《“全能神”邪教典型歪理邪说10问》,成为教职人员辨邪破邪的“随身宝典”;《校园拒绝邪教》读本通过全彩漫画升级,成为青少年的“防邪必修课”;动漫短视频《警惕这样的偶遇——“全能神”邪教拉人术》、锡剧《反邪教 铲毒瘤》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反邪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江阴市通过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传播手段相融合,让文字与视觉语言互为补充,使反邪教知识从枯燥的条文转化为生动立体的“潮流内容”。
与此同时,江阴市始终保持对群众反馈的敏锐洞察,及时响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宣传内容。聚焦“信邪教离家出走,生重病遭‘神’遗弃”等本地真实案例,创作推出漫画系列《崇拜活人》《起誓书》、三句半《铲邪教不手软》等一系列作品。这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叙事方式,让反邪教宣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可感知、可共鸣,极大地增强了宣传的代入感和警示效果。
▲江阴市创作“识、辨、防、反”系列反邪教漫画作品
如今在江阴,反邪教宣传正以一种更青春、更智慧、更亲民的方式“潮”起来——它不仅是守护平安的盾牌,更成为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
织密网络,“反邪声音”覆盖城乡
江阴北靠长江,依托地理与人口特点,江阴市积极构建“东西南联动、城乡全覆盖”的反邪教防控网络,让宣传“有地方看、有人来讲、有氛围感”。
在东线,江阴打造校园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推出萌趣可爱的卡通形象“护澄霞”。这个形象巧妙融合了江阴历史名人徐霞客勇于探索、崇尚科学的精神,手持“除邪杖”的造型既彰显斗争决心,又贴近青少年审美,深受学生喜爱。
在西线,江阴设立户外宣传阵地,在人流量集中的超市广场、公园布置了醒目的反邪教宣传栏,创新设计了汉服儿童人脸镂空拍照板、反邪知识问答转盘等互动装置,让群众在参与中学习反邪教知识。
在南线,江阴建立片区“反邪教工作站”,为社区民警、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人员、志愿者及部分群众等做反邪教知识讲座,用真实案例剖析“全能神”邪教的骗人伎俩;组织参观工作站布设的反邪展览,用系统知识撕破“全能神”邪教伪装。这种身边“微课堂”帮助基层干部群众提高了与邪教斗争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江阴市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实现反邪教宣传的全域覆盖与精准触达。线下,江阴市巧妙利用各类公共空间微阵地,将宣传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动线。公园科普栏、道路指示牌电子屏、公交站台广告牌、社区宣传窗等,都成为反邪教宣传的流动课堂,使警示知识在市民的通勤、休闲中“随处可见,随时可学”,实现了宣传触角在物理空间的无缝延伸。
线上,则通过政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反邪教图解、短视频;利用社区网格微信群转发预警信息,形成快速响应的线上预警机制,数字化手段有效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反邪教宣传“指尖可及”,尤其增强了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江阴市通过创新宣传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深耕本土内容,打出了一套反邪教宣传的“组合拳”,使这项工作真正实现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如今在江阴,反邪教宣传焕发出全新活力——它既“活”在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又“潮”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更“实”在真实案例的警示作用上。一套覆盖全域、贯穿日常的防护网越织越密,一片风清气正、崇尚科学的社会土壤愈发肥沃,为“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筑牢了坚实的安全防线。
相关链接: